关于国际志愿者日你知道吗?
1985年12月17日,第四十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86年起,每年的12月5日为"国际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志愿人员日"(International Volunteer Day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简称:国际志愿人员日。其目的是敦促各国政府通过庆祝活动唤起更多的人以志愿者的身份从事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
197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组建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UNV)。UNV总部原设在瑞士日内瓦,后于1996年7月移往德国的波恩。该组织的宗旨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积极有效的援助,以支持全球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志愿者精神:
志愿者精神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者精神意指一种互助、不求回报的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
我国的志愿者活动
中国志愿服务标识
中国志愿服务标识以汉字志愿服务的“志”字为基本原型,以中国红为基本色调,示意明确,简洁大方,喜庆祥和,寓意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事业红红火火,前景广阔。“志”字的上半部分是一只展翅飞翔的鸽子,下半部分由中国书法中草书的“心”字构成,同时也是一条飘逸的彩带。整个标识寓意用爱心托起梦想,用爱心放飞梦想,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展示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中国青年志愿者标识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 "标识的整体构图为心的造型,同时也是英文"青年"的第一个字母Y;图案中央既是手,也是鸽子的造型。标识寓意为中国青年志愿者向社会上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奉献一片爱心,伸出友爱之手,以跨世纪的精神风貌,面向世界,走向未来,表现青年志愿者"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主题。
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每年的3月5日是雷锋纪念日,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以“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间”为服务口号,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服务精神,通过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高青年整体素质,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做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曾发出号召: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
我国志愿者发展状况
我国志愿服务发展蒸蒸日上,离不开每一位志愿者的无私奉献。他们在把关怀带给社会的同时,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这种爱心和文明,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最终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
截至今年3月15日,我国注册志愿者达1.69亿,志愿团体116.36万个,累计志愿服务22.68亿小时。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对所有的志愿者说一声:“感谢你们的付出,让这个世界更美好!”让我们一起弘扬志愿精神,传递青春力量!